半天岩佛祖會購置香田碑記

〈半天岩佛祖會購置香田碑記〉:
光緒七年 月 番銀壹佰大元正 日吉置。立竪石碑人半天岩佛祖會長慶班,[1]有買過嘉城內林欽山園水田壹宗,[2]並帶龍眼、菓子、竹木、什物在內,址在凍后石脚桶,[3]東至大溪為界,西至坑為界,南至坑為界,北至坑為界,四至分明。年配納阿里山大社[4]祖粟壹石正,[5]配在會內輪收祖稅,以為千秋開費。[6]茲我會內人眾甚多,恐有不肖之徒不思香業,將契私行典掛他人財物,[7]毀滅佛祖香烟。時會等相議訂下石碑,將大契當佛祖殿前焚化,免得日後為首之人私行私意,于是謹立。 日立盡根契字人林欽,[8]中人蕭六順,[9]知見包叔、[10]林山□,代笔人郭安,会首劉福[11]。
[1] 佛祖會,為神明會的一種,以服侍神明為目的創立的團體。神明會的管理員不定,通常有總理、董事,或爐主、首事等稱呼。
[2] 嘉城,範圍涵蓋今嘉義縣市與部分雲林、台南。
[3] 原資料來源「臺灣記憶」寫作「陳后石腳桶」,經比對碑文圖片,將「陳后石腳桶」更正為「凍後石腳桶」。石腳桶,為嘉義縣番路鄉地名,凍後可能為嘉義縣番路鄉凍仔嶺一帶。
[4] 大社,意為原住民族部落,阿里山一帶以鄒族為主。
[5] 祖粟,原碑文作「祖」,應為「租」字之誤。以稻穀或現銀作為土地稅賦繳交。
[6] 原資料來源「臺灣記憶」缺字,經比對碑文圖片,更正為「費」。開費,指花費、費用。
[7] 典掛,將土地或厝地的使用權利交給他人當作債權的保證。
[8] 盡根契,指完全永遠賣斷的契約,包含財產所有權物、土地、或地上物品之轉移買賣。
[9] 中人,土地交易中,為買賣雙方居中牽線,促成交易的人。
[10] 知見,在土地交易或金錢借貸的過程中,交付買賣價金銀錢的見證人。
[11] 會首,各種團體組織的發起人或領袖。
碑文翻譯:
光緒七年(1881年)月 番銀一百大元整 日立碑記錄。
立碑者半天岩佛祖會長慶班,購買一處位於嘉義縣城內林欽的山園水田一宗,附帶龍眼樹、果樹、竹木及其他雜物。地址位於陳后石腳桶,此地範圍東至大溪,西至坑,南至坑,北至坑,四方邊界分明。每年需向阿里山大社的原住民繳納租粟一石,並由佛祖會內輪流負責收取這筆租稅,以確保用於祭祀神明的費用永續不絕。由於我們佛祖會內成員眾多,惟恐日後有不肖之徒,不顧香火傳承,將地契私自拿去典當或登記成他人財物,導致佛祖供奉中斷。因此,會內眾人相互商議,立石碑記錄此事,並將購地的正式契約文件在佛祖殿前焚燒為誓,杜絕日後擔任會首的人動心起念私自變賣,故恭謹地立碑。立土地買斷契約人林欽、中間人蕭六順、契約交付見證人包叔、林山□、代筆人郭安、會首劉福。
參考資料:
- 國家圖書館 台灣記憶:https://tm.ncl.edu.tw/article?u=014_002_0000053891&n=14&d=%7B%22query_words%22:%22%E5%85%A7%E6%9E%97%22,%22page%22:%221%22,%22page_limit%22:%2210%22,%22_hiding%22:0,%22_deleted%22:0,%22_hidingFromList%22:0%7D&query_words=%E5%85%A7%E6%9E%97
- 國家文化記憶庫:https://tcmb.culture.tw/zh-tw/detail?id=107000021891&indexCode=MOCCOLLECTIONS
- 大社:https://www.cip.gov.tw/zh-tw/tribe/grid-list/AE6EE12F5F284D59D0636733C6861689/info.html?cumid=8F19BF08AE220D65
- 劉澤民(2020),《契文解字:解碼台灣古文書》,臺北:玉山社。
地圖資訊:
註釋|翻譯:陳宥螢
審閱|修訂:楊玉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