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重修天后宮碑記〉:
環瀛而處者,莫不述天后靈蹟。所在構璇宮、[1]設寶幄、[2]爇[3]栴檀、奏絃匏,[4]潔粢、[5]蒞牲,[6]結幢、[7]釃醴,[8]而奉者相望也。蓋靈越百神,莫之與京矣。[9]此邦啟疆內附,及乎奮威殄逆,天戈[10]所指,靈潮應焉。是用蔚為華區,措之磐石[11]者百年。然則神慈之覆育斯郡,不更厚且遠哉?記有之: 「有功德於民者則祀之」,[12]郡載神之功德既重,則其享豐祀於茲土也固宜。郡城西定坊[13]有天后宮,蓋即著之祀典者也,凡春秋致祭暨航海往來,祈報無虛日。過其前者,恒肅容屏氣,若勿敢稍褻越。□□既興役於郡中各祠廟,顧瞻斯宮,尤關宏鉅;則修葺曷容少緩?爰乃諏吉[14]起工,廟貌以新,明禋倍肅,庶幾罔有□慝[15]歟?且夫仁覆而愍[16]下者,天也;天者,群物之祖也。謂天,蓋高尊莫尊於天矣;而好生為德,有祖道[17]焉。則慈尤可□於昭聖神。尊之為天,親之為祖,肸蠁[18]感格,呼吸與通,所為拯拔群倫,幾於不可思議。人或詫其蹟之靈,尚功德固昭著若是,無惑乎馨香之永永也。或言神姓氏列於《十國春秋》」,[19]行迹頗近於仙;或又言神為普門化身,亦□為佛:余皆不敢定。因工役告成,記其大端如此。特授福建臺灣府正堂、[20]前護理分巡臺澎兵備道[21]兼提督學政、隨帶加七級、紀錄八次、記功二十一次[22]蔣元樞[23]撰文。乾隆四十三年(1796)月榖旦督工□□。
[1] 用美玉裝飾的宮室,多指王宮。亦指仙人的居所。
[2] 指佛家用的帷帳、或精美的帳子。
[3]音ㄖㄨㄛˋ焚燒,指焚燒。。
[4] 弦歌之聲。音ㄆㄠˊ。
[5] 潔淨的黍稷或潔淨的穀物。音ㄗ。
[6] 殺牲後用牲血塗在嘴邊,表示誠信不渝。
[7] 后妃舟車上形狀像車蓋的帷幔。
[8] 濾甜酒。音ㄌㄧˊ ㄌㄧˇ。
[9] 京,大。意指首屈一指,無與倫比。出自《左傳·莊公二十二年》:「有媯之後,將育于姜,五世其昌,並于正卿,八世之後,莫之與京。」
[10] 天子的軍隊。
[11] 比喻安定穩固。
[12] 出自《禮記.祭法》。
[13] 郡治,當時的府城,即台南;西定坊,府城中的其中一坊里,約位於今台南市中西區與北區。
[14] 選擇吉日。音ㄗㄡ ㄐㄧˊ。
[15] 慝:災害。
[16] 愍:憐恤、哀憐。
[17] 祖先的教導。
[18] 音ㄒㄧˋ ㄒㄧㄤˇ。散佈瀰漫。指聲響或氣體之傳播。
[19] 《十國春秋》,清人吳任臣編撰的記錄十國的紀傳體史書。
[20] 清代時期的府縣長官。
[21] 官名。即臺灣清朝統治地區的實際統治者。此官職名稱又稱為臺道或亦可稱為臺灣道、分巡臺灣道,屬道員之正四品文官。
[22] 清代官員的獎勵方法之一。通常用於考核優良或素有功績的官員,如果「紀錄四次」,即為「加一級」;加級與紀錄可以抵銷降級,罰俸的處分。
[23] 蔣元樞,字仲生,號香巖,蘇江常熟縣人,清朝官員,曾任台灣知府,在位期間建樹頗多,修繕天后宮即為其一。
碑文翻譯:
環繞大海生活的人們,沒有不講述天后的神蹟。有媽祖的地方就有人建設華麗的宮殿、陳設精美的帷帳、焚燒檀香、演奏音樂,以潔淨穀物與三牲祭祀、竪起幡幢,供奉甜美的濾酒,而信徒絡繹不絕。天后的靈驗超越百神,沒有能比擬祂的。此地自從歸附成為新的疆域,到我軍振威討伐叛逆,王師所到之處,天后的神蹟如潮水般應驗。因此匯聚成為繁盛區域,百年間都穩固地安居。既然如此,那麼天后慈悲庇護這個郡邑的恩德,豈不更加深厚且悠遠嗎?《禮記》裡面有提到:「對於人民有功德的人就應當祭祀之。」府城蒙受天后的功德如此之深重,那祂在此地享有豐盛的祭祀也誠然是適當的。府城的西定坊有設天后宮,也就是登錄在祀典中的神明,每逢春秋固定祭祀以及船隻往來之時,祈禱及還願,沒有一天是沒有祭祀的。經過廟前的人,常常端正容貌屏氣凝神,像是絲毫不敢輕慢。□□府城的各祠廟都進行建設,回顧此宮,關係尤其重大;而修葺之事豈能再延緩?於是選擇吉日開工,使祠廟的外觀翻新,並加倍慎重的以明潔誠敬的心去獻享,希望從此不再有災害發生了吧?況且那些仁慈護佑且悲憫百姓的,是天;天是所有事物的根源。所謂天,最高貴崇高的存在莫非於天;所以仁慈博愛、愛護生命,就與根源的天道相通。那麼仁慈尤其可以突顯神明的靈聖。我們像敬天一般的敬神,像親敬祖先一樣的親敬神,祂的靈應全面瀰漫,與我們息息相關。祂為了拯救援助人群的作為,神跡將近於不可思議。人也許會詫異其神蹟的靈驗,但神明高尚的功德已如此顯赫,怪不得奉祀神明的香火得以永續。也有人說神的姓氏列在《十國春秋》上,祂的作為行跡近似於仙人;又有些人說神是觀音菩薩化身,也稱做佛:我都不敢肯定。因為工程即將完成,記錄其大概在碑上。特別授予福建台灣府的縣長、前護理分巡臺澎兵備道兼任提督學政、附屬加七級、紀錄八次、記功二十一次的蔣元樞撰文。乾隆四十三年(1796) 月的好日子 監督其工程。
參考資料:
註釋|翻譯:梁德智、陳宥螢、吳倢妤
審閱|修訂:楊玉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