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
重脩國王廟新建天后宮記

ImgDesc

 

〈重脩國王廟新建天后宮記〉:

 

[1]報德崇功,丕顯[2]神靈赫奕,鼎新革故,克繩[3]祀典綿長,非特華嚴以壯觀實,宜肅[4]於如在茲。緣[5]諸邑城西舊有廟宇巍峨,久奉三山神聖,[6]惟陳春秋蘋藻,[7]物阜[8]民康;歲時共慶休徵,[9]有求報應,士女咸沾德澤;洵無間於顯蹟霖田,[10]競相傳其樹勳唐宋者也。但時遠年湮,棟傾垣圮,既然黯淡無色,何以妥[11]安厥靈?是以綱等相告同人,醵金[12]脩葺元基以供國王,買地建添後殿兼祀天后。於歲丙申(1776)興起,迄今戊戌(1778)落成,載歌輪奐,相映後先。[13]仍枕東山而紫氣[14]頻來萬戶,復襟西郭而金光普照千家。懽[15]瞻棟宇重新,高啟岳靈[16]而毓秀。從此海河永奠,平敷[17]水德以安瀾,願後人之有繼,欣斯廟之常新。爰刊匾以流傳,庶[18]壽年於不朽。謹識。

董事:[19]史達綱,太學生[20]張岐山,黃廷輔,楊嘉祿,生員劉開喩,劉士元,蔡懷徳,沈朝貴,太學生詹開泰,方日發,陳資誠,吳克高,楊常策,黃殷可,劉世學,徐廷明,盧俊泰,柯寶園,吳偉誠。
乾隆戊戌年(1778)陽月穀旦[21]立,海陽監生翁峻敬撰幷書。

 

[1] 原資料來源處台灣記憶表示為「盍」,比對碑文應為「蓋」,發語詞,提起下文,無義。

[2] 偉大光明。

[3] 克繩:繼承祖先的功業。

[4] 原資料處台灣記憶表示為「肅雄」, 以語意推測應爲「雝」,即恭敬而溫和。雝,讀若「ㄩㄥ 」。

[5] 原資料來源處台灣記憶表示為「綠」,比對碑文應為「緣」,因為、由於。

[6] 三山國王是台灣傳佈甚廣的神祇之一,為發源於潮州地方的民間信仰。三山之名得自潮州揭陽巾山、明山、獨山等三座山合稱。

[7] 指蘋與藻,亦指祭品。

[8] 物產豐富

[9] 吉祥的徵兆。

[10] 霖田,指霖田都,是三山國山祖廟所在地,今廣東揭陽巿揭西縣。

[11] 原資料來源處台灣記憶表示為「委」,比對碑文應為「妥」,安穩。

[12] 湊集眾人的錢財。醵,讀若「ㄐㄩˋ」。

[13] 後進與前輩相互烘托,益顯彼此的成就。

[14] 紫色的霞氣,古人認為是祥瑞之徵兆。

[15] 同歡,喜樂,讀若「ㄏㄨㄢ」。

[16] 山岳的靈氣、精氣。

[17] 敷,鋪展、展開。

[18] 希望。

[19] 有關寺廟或公共事務,由眾人推舉董其事者。

[20] 在太學中就學的學生,後世稱為「監生」。

[21] 陽月,農曆十月。穀旦,好日子。

 

 

碑文翻譯:

 

報答神明的恩德,尊崇其功業,彰顯神靈的偉大光輝,建立新的制度,革除舊的弊端,繼承所建制祖先的祀典,並流傳下去,不但使廟貌華麗且肅穆端莊,以此壯大其外觀,更應當將信仰恭敬溫順的謹記在心。由於在諸羅城西邊舊有一座雄偉的廟宇,長久以來奉祀著三山國王,春秋二祭皆有陳列祭品供奉著,人民生活安康且物產豐富,一年四季都享受神明的福佑。凡有事祈求,必有靈應,男女皆沾得此份恩德。實在和三山國王在霖田祖廟顯示的神蹟一樣,眾人逕相傳頌他們從唐代、宋代就建立的功勛。但因為年代久遠,房屋傾倒毀壞,已經變得如此黯淡無色,又如何能安置神靈於此呢?所以史達剛等人將這件事告訴有志一同的居民,共同集資來修補廟宇原本的地基以繼續供奉三山國王。買了地之後,又增建後殿來兼祀媽祖。於乾隆四十一年開始擴建,兩年後落成,以歌舞讚揚新廟的輝煌,與先祖建廟的功績相互輝映。於是背倚著東山,祥瑞之氣頻繁地到來萬戶,前方對著西方的城牆,神明的金光普照千家。歡喜地仰望廟宇全新的樣貌,山岳的靈氣高揚,孕育出優秀的人才。從今往後海河永久的安定,鋪展神明的水德使海波濤不興。但願有後人可以繼承,希望此廟永久如新。於是雕刻這個匾額流傳於世,希望可以歷久不衰。恭敬記錄。

董事:史達綱,太學生張岐山,黃廷輔,楊嘉祿,生員劉開喩,劉士元,蔡懷徳,沈朝貴,太學生詹開泰,方日發,陳資誠,吳克高,楊常策,黃殷可,劉世學,徐廷明,盧俊泰,柯寶園,吳偉誠。

乾隆四十三年(1778)十月吉日立匾。海陽監生翁峻敬撰寫。

 

參考資料:

 

1.[教育部國語辭典]:http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cbdic/

2.[全球宗教資訊網]:https://religion.moi.gov.tw/

3.[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:嘉義縣市篇]:https://tm.ncl.edu.tw/article?u=022_003_00002463&n=3&d=(頁168)

4.劉澤民主編,《契文解字》。(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民國一百零九年八月出版)

 

地圖資訊:

 

 

 

 

 

註釋|翻譯:遲柏恩、陳宥螢、陳育淇

審閱|修訂:楊玉君

 

瀏覽數:
登入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