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敕建天后宮碑記〉
臺灣僻處海東,自康熙壬戌隸入版圖,商賈貿易橫洋來往,咸賴神庥佑濟。[1]乾隆五十一年冬,[2]逆匪林爽文作亂,滋蔓鴟張。[3]我皇上特命恊辦大學士[4]嘉勇公福康安為將軍,[5]統率巴圖魯侍衛數百員[6]、勁旅十餘萬,於五十二年[7]十月杪[8]由崇武放洋。[9]時際北風盛發,洪波浩湧,三軍聯檣數百艘,漫海東來,一日齊登鹿仔港口岸,繼而糧餉、軍裝分馳文報,舳艫羅織,[10]均保無虞。 維時嘉義一帶,匪徒猖獗,突聞貔貅數萬、[11]錙重千艘如期並集,[12]群醜寒心,知有神助;故軍威大振,所向披靡,尅日擒渠燬巢,[13]收復全臺。雖曰將士用命,凡此亦皆仰賴天后昭明有赫、護國庇民之功,威靈顯著者也。 將軍奉天子命,崇德報功,就鹿擇地,建造廟宇,以奉祀焉。德明額受將軍委任,[14]經營匪懈;其一切工程皆與文武各官及紳耆、董事人等同襄厥事。[15]於丁未臘月之吉,砌基竪樑;戊申六月間奉像入廟,[16]告蕆厥工,[17]費金一萬五千八百圓。蒙賜帑金一萬一千圓餘,未敷之數四千八百圓,悉歸總董事林振嵩輸誠勉力,[18]自行經理。非敢喜成功之速,惟始終誠敬,仰冀神靈默鑒,永奠海邦,以垂不朽。是為記。
[1] 神庥,神靈護佑。
[2] 乾隆五十一年,西元1786年。
[3] 鴟張,鴟音「ㄔ」,形容凶殘之人伺機奪取。
[4] 協辦大學士,清朝沿用明代內閣制設立大學士,從一品職官。是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,掌管奉陳規誨,點檢題奏,票擬批答等職位。
[5] 福康安,曾以領隊大臣隨征金川,攻克得楞山,賞嘉勇巴圖魯,故稱嘉勇公。乾隆五十二年(1787)十月,乾隆皇帝命時為協辦大學士、陝甘總督的福康安前往臺灣平定林爽文之亂。
[6] 巴圖魯,意為勇士、武士,譯自滿州語。
[7] 乾隆五十二年,西元1787年。
[8] 杪,音「ㄇㄧㄠˇ。」末端、末尾。
[9] 放洋,船舶出海。崇武,為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部的崇武半島。
[10] 舳艫,音「ㄓㄨˊ ㄌㄨˊ」,船尾和船頭,泛指船艦。
[11] 貔貅,音「ㄆㄧˊ ㄒㄧㄡ」,為中國傳說的一種瑞獸,此處引申為勇猛的將士。
[12] 錙重,錙亦作「輜」,軍事上指跟隨作戰部隊行動,並對作戰部隊提供後勤補給、後送、保養等勤務支援的必要人員、裝備與車輛。
[13] 燬,音「ㄏㄨㄟˇ」,燃燒、焚毀。
[14] 德明額,福康安征臺時的隨營侯補知府,受命留在鹿港擔任供給運輸的工作。根據臺灣記憶,碑文作者寫作「德明」,經確認此碑文作者應為德明額。
[15] 紳耆,仕紳與耆老。董事人,有關寺廟或公共事務,會由眾人推舉「董其事者」,稱為「董事」。
[16] 戊申,乾隆五十三年,西元1788年。
[17] 蕆,音「ㄔㄢˇ」,解決、完成。
[18] 林振嵩,乾隆時期的鹿港商人。於林爽文事件中,家族捐助資金、糧餉、義勇數百名。1787年朝廷命福康安統兵進剿,又率族人與鄉勇等協助掃平匪巢。林振嵩為感念媽祖庇佑平臺,出資部分建款,建立敕建天后宮。
碑文翻譯:
臺灣位處僻遠的東海一隅,自從康熙壬戌年(1682年)正式納入版圖以來,商人們來往貿易、航行於大海,都仰賴神靈的庇佑才能平安無事。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冬,叛匪林爽文發動民變,其勢力蔓延,伺機興亂。皇上特別任命協辦大學士嘉勇公福康安為將軍,率領英勇的武士數百人以及精銳部隊十餘萬人,於乾隆五十二年(1787年)十月下旬自崇武出海,前往臺灣平亂。當時正值北風強勁,海上波濤洶湧,三軍的數百艘戰船連成一片,浩浩蕩蕩從海上向東進發,一天之內全部抵達鹿仔港口登岸。隨後,糧食和軍需物資迅速分送,各種補給和船隻井然有序,一切安然無虞。
當時嘉義一帶的叛匪非常猖狂,但他們突然得知朝廷的精銳部隊數萬人、數千艘船如期集結而至,叛匪們心生畏懼,認為這是神靈的助力。因此,清廷軍隊的威勢大振,所向披靡,不久便擒獲了匪首,摧毀了叛匪巢穴,成功收復全臺。雖然說將士們盡忠職守,但這一切也都要仰賴天后顯赫威靈,保護國家、庇佑百姓的功德,其威靈顯現無疑。將軍奉皇帝之命,報答天后盛德與庇佑之功,在鹿港選擇了一塊地,建造廟宇以供奉天后。德明額受到將軍的委任,竭力經營,毫不懈怠。整個工程都與文武官員、當地紳士、耆老和董事等人共同協力完成。丁未年(1787年)臘月吉日,廟宇開始奠定地基、豎立樑柱;直到戊申(1788年)年六月,奉迎神像入廟,工程全部完成,總計費用為一萬五千八百圓。得到朝廷賜予的公款一萬一千圓有餘,不夠的四千八百圓由總董事林振嵩全力捐助,親自經營管理。我不敢為工程迅速完成而自喜,唯有始終懷著虔誠敬意,仰望神靈默默見證,保佑海疆永遠安定,流傳千古不朽。特此記載。
參考資料:
地圖資訊:
註釋|翻譯:陳宥螢
審閱|修訂:楊玉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