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義廳北港朝天宮增修改築碑記

ImgDesc

 

〈嘉義廳北港朝天宮增修改築碑記〉:

 

臺灣絕島孤懸,破荒未久,笨港尤其彈丸[1]者耳。自康熙間,有僧[2]奉湄洲朝天閣香火到港,神曰天后,遂使九莊之人士,敬信而廟祀焉,迄今稱北港朝天宮。晉封聖母,靈應非一,廟再圮而再葺,愈拓而愈宏。今不特[3]壯觀甲於全島,而凡歷朝之褒錫[4]與夫海內外奔走而瞻拜之者,二百餘年駸駸[5]日盛,神之靈豈偶然耶?夷考[6]天后,當宋建隆元年,[7]生於莆田之湄洲嶼;[8]幼時窺井,神授銅符,遂通變化。莆縣尹[9]以拯疫,故奉為海濱神姑;迄雍熙四年重九飛昇,[10]里人祀之。自宋迄清,護國庇民之號,炳然史冊。吾先靖海侯襄壯公[11]平臺時,尤獲神之助。臺人子爵王公,[12]以殄寇功,奏加徽典,此二事其犖犖大者。[13]竊以天后之祀,自湄而港,香火一脈。臺之滄桑屢矣,禦災捍患,天后之有德於臺亦至矣。宜乎廟貌之崇,典禮之修,臺之人必有以相承於勿替也。其間,咸豐之壬子、[14]光緒之甲午,[15]亦嘗有鳩工庀材之役,而莫盛於今壬子,[16]萃全臺之力而高之大之。應募者至七萬九千餘金,神之靈豈偶然耶?落成之日,臺之搢紳[17]父老,郵寄狀畧,[18]屬予為文勒之石,以詒[19]來者。

董事:[20]蔡然標、石學文、曾席珍、許德路、李老瞈、蔡然片、蔡金水、王明輝、陳啟章、蔡然彬、蔡培東、蔡幼庭仝敬立。施士洁敬撰,江春霖敬書。 大正元年歲次壬子冬十二月。

 

 

 

[1] 彈丸,比喻地方狹小。

[2] 指湄洲朝天閣僧人樹璧和尚。於清康熙33年(1694)自福建省湄洲朝天閣迎請媽祖香火前往臺灣,並於農曆3月19日自笨港登陸。

[3] 不特,不但。

[4] 褒錫,褒揚賞賜。

[5] 駸,讀若「ㄑㄧㄣ」。形容事物日趨進步強大。

[6] 夷考,考察。

[7] 西元960年。

[8] 莆田湄洲嶼,位於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。

[9] 縣尹,一縣的首長。

[10] 傳說中媽祖於宋太宗雍熙四年(987)重陽節登天成仙。

[11] 指施琅。原名郎,字尊侯,號琢公,福建晉江人。清代軍事將領。以大軍征服澎湖,迫使鄭氏降清。臺灣降後,以功封靖海侯,授靖海將軍,仍為福建水師提督。撰文者姓施,稱施琅「吾先」,指的是他的祖先。

[12] 指王得祿。字百遒,號玉峯,清朝將領,福建省臺灣府諸羅縣溝尾(今嘉義縣太保市)人乾隆五十一年平定林爽文事件有功,嘉慶年間又剿滅蔡牽、朱濆等海賊,晉封子爵。

[13] 犖,讀若「ㄌㄨㄛˋ」。非常明顯、明確。

[14] 西元1852年。

[15] 西元1894年。

[16] 西元1912年。

[17] 搢紳,搢,讀若「ㄐㄧㄣˋ」。稱地方的紳士。

[18] 畧,「略」之異體字。狀畧,敘述死者生平事蹟的文章。畧,「略」之異體字,概要、重點。

[19] 詒,讀若「ㄧˊ」。留傳。

[20] 董事,有關寺廟或公共事務,由眾人推舉董其事者。

 

 

碑文翻譯:

 

台灣是一座孤立海外的島嶼,開墾的時間還不久,其中的北港尤其是個小地方。康熙年間,有僧侶奉迎湄洲朝天閣的香火來到北港,這位神明被稱作天后,因此九莊的人們,恭敬的信奉且建廟祭祀祂。到了今天,這座廟被稱作北港朝天宮,天后晉封為聖母,神奇的靈驗事蹟不只一樁,故而廟宇數度傾頹後能再修建,規模愈來愈拓展而廟貌愈來愈宏偉。現在朝天宮的宏偉廟貌不但超越全島,而歷代對天后的褒揚及賞賜,以及自海內外前往朝天宮瞻仰參拜的人,二百多年來日益興盛,神明的靈驗怎麼會是偶然的呢?考究天后的生平事蹟,祂於宋建隆元年出生於莆田縣湄洲島;年幼時因對井整妝,有從井中升起的神人授予她銅符,讓她通曉神通變化。莆田縣令因為天后拯救疫情一事,因此敬奉媽祖為海濱神姑;到了雍熙四年重九節時飛昇成仙。自此,鄉里百姓開始祭祀。從宋代到清代,媽祖護國庇民的名號,清楚的記載於史書之中。我的先人靖海侯襄壯公施琅平定臺灣時,特別獲得神幫助。爾後臺人子爵王得祿,因獲得神助而剿滅海寇、建立軍功,也上奏朝廷請以盛大典禮加封,這兩件事是媽祖靈驗的事蹟中特別著名的。我認為天后的祀奉,從湄州到北港,香火是一脈相承的,臺灣歷經許多災難和變遷,天后協助抵禦災害阻止禍患,對於臺灣的恩德極其深厚。因此天后的廟貌應該要保持崇隆,祭祀典禮齊備,臺灣人民必然會傳承天后信仰而累世不衰。這段期間,咸豐二年(1852)、光緒二十年(1894),也曾有招攬工人、募集材料修建之事,但都不超越現在大正元年(1912)這次,匯聚全臺的力量而使廟貌更加宏偉。所招募的資金共有七萬九千多元,神明的靈驗怎麼會是偶然的呢?廟宇修築竣工當天,臺灣的士紳父老,將各種媽祖的靈聖事蹟都郵寄給我,囑託我寫下這篇文章,並刻在石碑上,以流傳後世。

董事:蔡然標、石學文、曾席珍、許德路、李老瞈、蔡然片、蔡金水、王明輝、陳啟章、蔡然彬、蔡培東、蔡幼庭一同恭敬立碑。施士洁恭敬撰寫,江春霖恭敬立書。 大正元年冬十二月。

 

 

參考資料:

 

  1. 〔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〕:https://tm.ncl.edu.tw/article?u=014_002_0000085682&lang=chn
  2. 〔臺灣宗教文化資產〕:https://www.taiwangods.com/html/cultural/3_001.aspx
  3. 〔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〕:https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index.jsp
  4. 劉澤民主編(2020),《契文解字:解碼臺灣古文書》,臺北:玉山社。

 

 

地圖資訊:

 

 

 

 

註釋|翻譯:遲柏恩、陳宥螢

審閱|修訂:楊玉君